膝蓋退化能逆轉嗎?
很多人會問我:膝蓋退化是不是沒辦法逆轉?只能認命沒辦法逆轉?
膝蓋退化的早期,可能要激烈運動或連續下坡才會痛,這樣第一級的退化大部分人不以為意,覺得多休息就好了。但第一二級的膝蓋退化其實是精準再生治療的黃金時間!
十四歲林小弟,國中棒球隊主力投手,未來明日之星。被校隊教練叫來蕙林診所看診,因為他最近控球狀況不好,林小弟也覺得投球時肩膀會怪怪的不好出力,一直以為是肌肉發炎所導致,但投某個球種的時候肩膀深部會感到疼痛,休息也不見改善。
來看診的很多患者會說:我有胸悶、心悸、睡不著、四肢麻木,清晨莫名其妙就醒來但還是很累的現象,還會有人有食慾不正常、腸胃不適、拉肚子或長期反覆便秘的情形。自律神經系統藉由迷走神經調控腸胃道,腸道菌叢也會分泌激素回饋調控神經系統,讓我們身體保持穩定平衡的健康狀態。當自律神經系統失衡,人體各種疾病就會一一顯現。
自律神經會引起疼痛,最典型的病症稱為CRPS (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患者會出現四肢腫脹、疼痛、甚至麻木的現象,稍有刺激或環境溫度改變就會導致症狀發生,疼痛科醫師可以藉由神經阻斷的方式治療,讓自律神經系統恢復穩定改善症狀。
有些人的疼痛,不是自律神經系統本身出現問題。由於脊椎的病變過度刺激自律神經,導致自律神經系統失去該有的功能,而出現各式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舉例來說,頸椎椎間盤的退化會導致「頸椎綜合症」,患者會出現頭暈、耳鳴、胸悶、心悸的症狀,有些醫師會做「星狀神經節阻斷術」來治療患者的自律神經紊亂症狀,但治本的方式還是直接治療頸椎椎間盤,病人的椎間盤恢復功能以後,不再過度刺激交感神經系統,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自然痊癒。
請各位病友一定要依院長的建議,配合做進一步的檢查!
人家說「醫生緣・主人福」疼痛的問題千變萬化,原因百百種,邱院長每天看病人都是用心檢查,仔細評估思考該怎麼幫忙病人!
有些病人希望邱院長有通靈能力,看一下就可以告訴他:
「你這個就是骨刺,吃個藥就會好!」
「你梨狀肌症候群,打一針就有效!」
期待邱院長可以給一個患者心中預期的答案,並且可以保證藥到病除。
戴先生多年前坐骨神經痛曾經開過刀,當時換了兩節的人工椎間盤,手術後非常滿意,疼痛感大幅下降。
前陣子某次工作時不小心閃到了腰,開始大痛,嚴重的疼痛喚醒了多年前不好的回憶,趕快回到手術醫師那邊,醫師跟他說:「開刀的部位都非常好。請他復健吃止痛藥即可。」
戴先生開始了漫長的復健之路,打過增生治療,也打過PRP但效果都非常短暫。
邱先生幾年前工作時從高處跌落,受傷後被送到大醫院做了詳細的檢查,醫生說沒有骨折與嚴重出血情形,請他回家休養並開藥給他吃。
從那次以後,邱先生工作或是出遊時就會常常閃到腰,一股深層而嚴重的腰酸與腳麻一直伴隨著他,邱先生陸續去了好多家醫院檢查,醫生都叫他復健就好,不然就是止痛藥一直吃,邱先生感到相當困擾。
因緣際會來到蕙林診所就診,院長幫他安排了 3T 核磁共振掃描,發現第四五節腰椎有椎間盤纖維環破裂的情形。後續針對腰椎第四五節椎間盤破裂處做了「椎間盤內 PRP 注射」,一個月後邱先生說他完全都正常不痛了。
細胞治療是許多疾病的救星,也是人類下一世代醫學的希望。
「再生醫學」在台灣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主要是利用健康的細胞修復並且取代已受損的細胞或器官組織,例如骨髓移植其實就是「幹細胞 (Stem cell)」的概念。
針對軟骨損傷、癌症、免疫疾病,越來越多研究發現幹細胞有治療效果,但動輒數百萬的費用也讓民眾難以親近。
門診時很多患者會問到幹細胞治療,期待幹細胞的治療可以幫助自己軟骨再生,不再忍受疼痛之苦。
本文就來談談:幹細胞是什麼作用?
臨床上我們怎麼幫助患者?
如何安全有效的讓軟骨再生?
長輩們看診最喜歡呼朋引伴了,他們常說:「好多人在等著看我的治療效果!好了他們也都要來這裡治療。」
「我們是某某師姐介紹來的!她在你這邊治療完還帶著我們一起去朝山。」
「我是王爺公的指示來的,他說要往高雄去找一家叫做蕙林的。」
宗教團體的信徒們普遍都是長輩,膝蓋痛沒辦法爬樓梯、坐骨神經痛腳麻到沒辦法坐遊覽車,大家互相扶持也都能體諒,一旦某人被治療好了,口碑很快就在信徒間傳開。
受傷後引導組織正確修復靠「環境」
纖維化瘢痕組織會產生疼痛
消融術是一種治療手法,用以移除瘢痕組織,搭配正確診斷與精熟手法可以讓組織有機會再生回復正常。
黃韌帶增厚、筋膜組織纖維化、開刀後的疤痕增生組織是最常用來治療的疾病。
神經疼痛分為:神經損傷疼痛、神經過度敏感化疼痛、中樞神經損傷疼痛、自律神經系統疼痛,這些疼痛可能合併組織結構損傷與功能不全,導致疼痛問題難以治療。
神經調控其實不是一種全新的治療技術,廣泛來說,中醫針灸、頭皮針、神經電刺激器、神經阻斷術、神經注射、熱凝治療等等都是藉由調控神經傳導,導正神經電位與神經內分泌系統的技術,分別由不同科別的醫師運用多年,蕙林診所結合各家精髓,配合多元的治療方式期許能改善患者神經疼痛問題。
早上六點,有位之前認識的英文老師傳訊給我,附上了神經學檢查報告,問我怎麼辦?
看到窗簾透出的晨光,想說反正也醒了就起床回了他訊息,一邊刷牙一邊想:的確很多人會被一兩個檢查報告困住,我們該怎麼看待檢查報告呢?
神經痛跟檢查結果有直接相關嗎?我們如何保養神經系統?何時該手術?
順手寫了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