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林診所的粉專常有患者私訊:
「請問梨狀肌導引注射一次費用是多少錢?是自費還是健保?謝謝」
我們小編通常會請患者打電話或留電話給我們,讓我們了解一下病況,好做判斷。為什麼呢?因為很多「梨狀肌症候群」事實上並不是梨狀肌症候群,仔細詢問患者有沒有做過什麼檢查或治療?如何被判斷梨狀肌症候群的?
常常得到的答案是:
「我去針灸的中醫師說我是梨狀肌症候群,針灸沒有改善,想說來這裡看看。」
「我去家裡附近的診所看,他說我是梨狀肌症候群。給我吃了止痛藥跟叫我固定去復健。」
「他有幫你做什麼檢查嗎?」
「沒有,他看一看就說我這個是梨狀肌症候群。」
不是屁股痛都叫梨狀肌症候群
「梨狀肌症候群」這個名詞最近在網路上越來越夯,很多人都知道也聽說過梨狀肌症候群,但這明明是一個非常精確的結構性醫學診斷,怎麼會只憑症狀就下診斷了呢?
依造正確的醫學常規診斷流程,「梨狀肌症候群」是一種「排除性診斷」,意思是需要先檢查下背痛屁股痛的其他可能致病因子,至少也要做詳細的理學檢查,甚至要做影像學檢查,才能夠知道疼痛的真正病因是什麼。
梨狀肌症候群怎麼診斷
以蕙林診所為例,我們會做詳細的問診,了解病史與誘發原因、誘發方式、部位以及疼痛的所有相關因子;再輔以高解析度的超音波掃描,檢查脊椎、骨盆、髖臼、肌肉筋膜、神經,確定真正的致病原因後,再針對病因做建議與治療。
真正的梨狀肌症候群患者,做梨狀肌誘發測試會引發疼痛點,與坐骨神經引起的疼痛症最大的分別是:梨狀肌症候群的病人往往可以很明確地告訴醫師:「醫生,我就是這個點坐到它壓迫的時候會痛,坐一段時間越來越痛甚至麻起來。」
觸診時也可以在梨狀肌的位置上找到明確的壓痛點;而坐骨神經或是臀神經的壓迫問題,則不容易觸診到疼痛的壓點,病人主訴的症狀與病史也會不一樣,可能會以姿勢改變時的疼痛為主。
梨狀肌症候群的治療
剛剛我們提到,梨狀肌症候群會在梨狀肌上有壓痛點,所以坊間有一派的治療方式是:針對壓痛點打針治療,一般是打類固醇或是激痛點注射。
梨狀肌在正常生理上扮演的角色是協助大腿做外旋的動作,和臀大肌有互為代償的作用,當病人長期久坐又缺乏運動時,導致臀部肌群力量不足或是發力不協調時,就容易引起梨狀肌症候群。
所以這些病人往往也會合併臀大肌、臀中肌,甚至Superior Gemellus, Inferior Gemellus, Obturator Internus, Quadratud Femoris的激痛點,利用打痛點的方式做治療,可能只有做到其他肌肉的「肌肉注射」,而沒辦法真正治療到梨狀肌。
針對梨狀肌症候群的治療,目前國際標準的做法還是利用高解析度超音波定位導引,才是比較精確有效的方法。
正確診斷很重要
前陣子有位健身教練,屁股疼痛做針灸治療了幾個月仍未見改善,來蕙林診所診療。
病人的疼痛方式的確跟梨狀肌症候群很像:坐不太住或者需要坐歪一邊,走路的時候好一點,但某些特定的動作會酸麻,但觸診臀區找不到壓痛點。
院長做了詳細檢查之後,發現是右側脊椎第四第五節小面關節受傷引起的疼痛,詳細詢問病人的確是後仰加上旋轉腰部會感到不舒服,這個痛感會從骨盆延伸到大腿後側,跟病人討論之後做了腰椎小面關節的增生治療後,病人的痛感改善。
梨狀肌症候群比較少出現在有規律運動的病人身上,健身教練他們長期做核心與四肢肌群的訓練,加上有計畫性與漸進的訓練,會出現梨狀肌受傷的機率實在很低。
梨狀肌症候群一般比較容易發生在久坐、坐姿不良又不運動的人身上,當然,我們也有蠻多患者是因為健身房重訓時用力不當姿勢不良,拉傷了梨狀肌導致梨狀肌發炎。(所以大家如果要做重訓還是很建議要找健身教練,不然自己土法煉鋼不小心真的很容易受傷。)
共病需要一併處理
來蕙林診所求診的患者裡面,蠻多人因為長期的姿勢不良或是舊傷導致的骨盆不穩定歪斜、脊椎退化等問題,合併了梨狀肌症候群。
這樣的患者需要做的不只是梨狀肌注射不只是做增生治療、肌筋膜鬆解術,身體是一個需要力學平衡的有機體,醫學上稱之為 Biotensegrity (生物力學完整性),治療疾病需要找到病根並加以治療改善,所以蕙林診所力求完整評估脊椎、骨盆、筋膜、神經、關節的損傷部位,配合上精準的介入性治療修復受損的組織。
若動作姿勢筋膜發力上需要物理治療師介入訓練時我們會轉診專精的物理治療所,若患者需要強化部分肌群、核心的力量我們會轉介給厲害的運動教練加以訓練。
我們秉持術業有專攻,目標是全面性的改善病人的致病原因,然後讓大家恢復健康!
去哪看疼痛?
蕙林診所・疼痛交給我
院長:邱柏鈞醫師 疼痛專科醫師 (台灣疼痛醫學會核可疼痛專科醫師 第00590號)地址:高雄市左營區立大路90號 (近捷運紅線R15生態園區站)
電話:07-3450777
按【讚】追蹤蕙林診所臉書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