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歲的張小姐是個超級業務員,每天都有很多訊息要回,低頭滑手機已成了例行的工作事項。辛苦的工作日復一日,回到家,只想躺在沙發上追劇。
標準的「低頭族」離不開手機,常常覺得肩頸酸痛睡不好,壓力大睡不好會引發頭痛,以前吞個止痛藥就會比較好,最近頭痛越來越加劇,晚上睡覺翻來覆去睡不好,惡性循環下覺得開始胸悶胸痛整個人脾氣都很差。
頸椎症候群
人的頭就像一顆貢丸插在牙籤上,直立姿勢正常時頸椎需要承受的力量大約五公斤,但只要姿勢不對稍有低頭,頸椎就可能承受到25公斤的壓力;這超過五倍的壓力需要靠頸椎的結締組織、椎體、椎間盤來承受,久而久之,韌帶關節就容易受損而有提早退化的現象。
初期,勞損的組織開始出現輕微的疼痛現象,但身體的代償功能會自行減緩勞損部位的使用,表現在外的症狀可能是頸椎曲度開始異常,平常工作姿勢也會逐漸變形,開始進入頸椎症候群的惡性循環階段。
這時候,多數病人仍不覺得疼痛,只是容易累容易酸,多休息出門動一動就會有所改善。但就而久之問題會反覆發生,且趨勢上越來越嚴重,頸椎的緊痛開始影響生活,睡不好,頭會脹脹的,病人會開始尋求按摩、熱敷甚至針灸來放鬆頸部肌肉群。
然而,隨著頸椎結締組織、關節的勞損,頸椎開始出現不穩定現象,這時大腦就會釋放訊息要求頸部的核心肌群出力來維持頸椎的穩定度,病人開始覺得:不管怎樣放鬆、如何按摩都改善不了肩頸硬麻感,開始會尋求針灸、推拿來試圖改善。
肌肉緊繃來代償頸椎不穩定
針灸、推拿、拔罐、震波治療可以暫時改善頸椎僵硬感,因為這些治療的原理都是「放鬆肌肉」。
那為什麼多數病人只能得到兩三天到一個星期的放鬆呢?
因為肌肉緊繃是頸椎結構勞損後,大腦為了保護頸椎,會通過神經系統釋放訊息要求頸椎的肌肉出力來維持支撐力,試圖保護頸椎重要組織。
所以,根本的問題不解決,肌肉的放鬆只是治標不治本。
頸因性頭痛
問題繼續發展之後,開始會出現頸因性頭痛,頭部神經系統多由頸椎發出後往上走在肌筋膜層中。
因為頸椎的神經系統和頭部的三叉神經系統會有交聯,有些人會變成太陽穴疼痛,這樣的疼痛會跟背部緊酸、膏肓痛有交互發生的現象。
頸椎症候群分成八種類型
第一為單純頸部出現不適症狀
此時若沒有及時接受治療,不僅頸部酸麻緊的強度會逐漸增加,更會出現以下幾種更嚴重的症狀。
第二為小面關節發炎
會開始出現頸部活動度受限,仰頭到底時會有疼痛情形,仰頭左右轉動會有單側疼痛加劇。
第三為頸椎神經內側支神經壓迫刺激
開始出現輻射痛的現象,根據神經夾擠的位置可能出現肩頸僵硬、背部膏肓緊痛,頭部後枕區疼痛現象。
第四為肌筋膜層沾黏夾擠後頸神經叢
後頸神經叢與頭部三叉神經系統有交聯,此時會出現疼痛輻射至太陽穴、耳後等等位置。
很容易被當作是偏頭痛來處理,很多長期頭痛的病人做過各式檢查找不到原因,被當作偏頭痛處理,但根據統計,約有兩成長期頭痛病人其實是頸因性頭痛造成,須針對頸椎神經治療。
第五為頸神經根症狀
慢慢的,頸椎的不穩定開始反覆壓迫到神經根,造成神經根的發炎、沾黏現象。疼痛會開始從頸部慢慢延伸至上肢、背部手臂,都會有痠痛痲的感覺。一開始手麻可能會偶爾出現,隨著病況加重,酸麻的情形就會越來越嚴重,甚至還會有肌肉萎縮的情形。
第六為脊髓方面的症狀
當壓迫到頸椎神經,有可能會出現四肢麻木、走路一拐一拐。
第七開始蔓延至椎動脈
出現眩暈、耳鳴、頭痛等症狀。很多人會會擔心自己是中風前兆,而以「通血路」的方式處理,但其實根本的原因是椎動脈受到頸椎影響後導致功能失調。
第八出現交感神經的症狀
視力模糊、畏光、鼻塞、吞嚥困難、喉嚨有異物感、噁心、胸悶、心悸、胃食道逆流、失眠等等。
治療方式
首重預防與早期治療!
預防頸椎症候群最重要的是平時要注意自己生活中的姿勢,減少使用3C、避免長時間低頭,工作、唸書一段時間要起來動一動舒展筋骨。
若頸椎問題反覆發生,要趁問題擴大前早期治療,可作神經阻斷術、神經肌筋膜解套術、小面關節阻斷術、增生療法與PRP等等,配合上生活習慣與姿勢的調整,適當的拉筋伸展,才能幫助大家獲得健康的好頸椎!
去哪看疼痛?
蕙林診所・疼痛交給我
院長:邱柏鈞醫師 疼痛專科醫師 (台灣疼痛醫學會核可疼痛專科醫師 第00590號)地址:高雄市左營區立大路90號 (近捷運紅線R15生態園區站)
電話:07-3450777
本院為自費診所,為節省您寶貴的時間,請先來電預約
按【讚】追蹤蕙林診所臉書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