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論
增生治療的根本目的是改善組織退化引起的不穩定
脊椎外傷或過度使用引起退化會造成不穩定
錯誤的整脊或外力推拿可能導致不穩定惡化,進而引發嚴重問題
聽從醫師指導,完整療程與適度復健才是根本之道
增生治療
接受增生治療的病人,術後總有個很難抗拒的誘惑:「測試看看原本的疼痛有沒有好一點?」
原本跑步會痛的人,會再去跑跑看還會不會發作?
原本彎腰會痛的人,會再更用力彎腰測試疼痛情形?
原本肌肉肌腱斷裂的人,會想測試看看肌肉的強度恢復了沒有?
增生治療不是止痛藥
夠強的止痛藥,會讓你的疼痛感馬上減輕;但增生治療或高濃度血小板血漿 PRP注射則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強效止痛藥物,會降低組織發炎,阻斷痛覺傳導,在藥效作用期間,疼痛感會較輕微;然而,一旦藥效過了,痛感就會恢復。
增生治療不是止痛藥,將退化組織修復以後疼痛感自然隨之減輕。
急性疼痛可止痛並休息復健
急性傷害引發的疼痛,當身體還有辦法自行修復的狀況下,使用消炎止痛藥物,可以減緩病症擴大,配合休息、復健,急性損傷就會逐漸復原。
慢性疼痛需改善根本問題
然而,當疼痛症狀慢性化了以後,問題就不是這麼簡單了!疼痛之所以會變得慢性化,代表這個病因源頭超乎了身體自我修復的能力,或是組織不穩定壓迫所導致。
慢性疼痛其實分成很多種,譬如癌症疼痛,目前還是建議靠足夠的止痛藥物來緩解不適。
神經疼痛則建議靠藥物、高頻熱凝療法或神經阻斷術改善問題(最好當然是早期治療避免慢性化才是王道,若已經惡化成長期慢性疼痛就只能靠藥物了。)
退化引起疼痛
有另一種慢性疼痛,其實是退化所引起。可能是軟骨過度磨損、肌腱韌帶退化撕裂或是因為肌腱韌帶強度不足繼發產生的不穩定現象。而這樣的不穩定導致的壓迫、突出、骨刺、鈣化等等的問題,就會產生疼痛。
所以,解決不穩定現象就成了緩解疼痛的重要治療概念!
要解決組織的不穩定或退化,手術固定或置入人造物是行之有年的方式,但手術有一定的風險性,所以大多數的患者會選擇「痛到受不了了才去開刀」或「真的沒辦法了!才去開刀。」
身體的代償機制
當深部組織有異常,身體會啟動代償機制,導致原本健康良好的筋骨,承受過多的重量轉移,因而加速退化;大腦也會在下意識調控,關閉某些肌肉肌群的使用,或者下意識調整關節動作,避免疼痛發生(是否看過肩關節活動度不足,無法正常把手舉高,變成聳肩拿東西?)。
臨床上很多患者會說:我明明開完刀了為什麼還是很痛?
那就是因為疾病拖久了變得更嚴重,原本可能只是一個小肌腱撕裂,但拖久了變成鈣化性肌腱炎、關節沾黏、相應的小關節也出現退化發炎的現象;這時,縱使開刀修復了肌腱,其他問題沒辦法一起處理,疼痛依然嚴重。
該怎麼辦呢?
當然,早期手術治療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趁疾病沒擴大前趕緊處理,阻斷病程繼續擴大。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我只有一點點痛,卻要我工作請假、開刀、住院休養、復健,影響到工作與生計,因而不願意早期接受手術。
那麼現代再生醫學的發展,加上精準醫學的導引介入,就成了非常好的選擇!
再生醫學
在影像精準導引下,將生長因子導入受損組織,促使組織啟動修復機制,改善不穩定。
術後只有小針孔,前幾天會有一點疼痛感,當組織逐漸修復改善強度以後,隨著穩定度增加,疼痛自然減輕。
工作上只需注意不要太過粗重,稍微調整工作內容,還是可以去上班。長輩也只可以維持日常生活的活動,不需要長期臥床,對於心肺功能的保持更好。
不打止痛藥
再生醫學的治療方式與原理與傳統的止痛藥物完全不同,在治療期間也需注意避免使用消炎止痛藥,避免使用類固醇。
當代再生醫學不用止痛藥的最大好處當然是:避免消炎止痛藥物可能導致傷肝、傷腎、傷胃的副作用;也可以避免使用類固醇導致的內分泌失調與月亮臉等副作用。
精準醫學
有人可能聽朋友說過:「打增生治療沒效啦!」「我去打過PRP但完全沒比較好。」之類的經驗。
再生醫學因為不使用止痛藥,需確切精準地針對退化點、疾病的源頭做治療,促進修復,改善穩定度才會產生效果。
所以「正確診斷」「精準治療」就變得非常重要!
譬如腰椎小面關節的問題,若沒有影像定位往往只能注射到肌肉,無法直達腰椎小面關節,治療效果相差甚遠。還是找有經驗的醫師進行治療比較好!
術後會怎樣?
再生醫學術後修復期有些人會覺得疼痛,大約持續兩天至一周,非常少數的人會持續超過一周。隨著時間進展,治療的關節韌帶漸漸強化以後,疼痛感會逐漸減輕,這時,很多人就很喜歡「測試看看效果到底好不好?」
轉腰會痛的人會故意極限地旋轉,走路會痛的人會故意去跑步。
最新的研究發現,再生醫學治療後最好是維持「日常生活正常活動」,不要故意去重訓或是激烈運動。
過度劇烈的活動帶給受損的組織太大的壓力。想像一下:一條退化鬆弛的橡皮筋,我們做治療是希望它恢復原本的彈性與張力,但你卻故意瘋狂拉它,它還沒來得及變好就又被你弄受傷了。
我們知道大家一定會想試試看原本的疼痛到底有沒有比較好?但適度即可,千萬不要故意欺負它,這樣會有反效果的!
等療程結束,疼痛狀況改善以後,再循序漸進恢復原本喜歡的運動、爬山、慢跑、重訓(注意姿勢要正確)、健走等等,搭配伸展拉筋、復健運動,就能夠維持更好治療的效果。
去哪看疼痛?
蕙林診所・疼痛交給我
院長:邱柏鈞醫師 疼痛專科醫師地址:高雄市左營區立大路90號 (近捷運紅線R15生態園區站)
電話:07-3450777
本院為自費診所,為節省您寶貴的時間,請先來電預約
按【讚】追蹤蕙林診所臉書專頁: